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感动《舌尖上的中国》

更新时间:2024-04-10 09:25:12点击次数:55次

作者:张丹  字数:1220

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曾风靡一时,引起不同凡响。全剧共7集,分别从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到我们的田野。

   自然故事从云南的单珍卓玛穿梭在高海拔的大山里捡拾无污染的松茸开始,在大城市里一份炭烧松茸价值1600元。还有不畏辛苦的挖藕人、在黑色淤泥里挖掘并炸成金色的藕夹形成鲜明的对比。那种劳动成果的享受是无以伦比的。

  主食的故事把中国的五谷描绘的细腻而多色,聪明而赋予智慧的中国人把稻、麦、黍、菽等制作成繁杂多样的形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用天然的植物赋予主食的颜色,使得平淡的主食有了生机和活力。中国的面食也形式多样,或蒸、或煮、或煎、或炸。

转化的灵感更是神奇微妙,聪明的中国人能将大豆制作成豆腐,并将豆腐晾晒,发酵,包裹制作成豆腐球,毛豆腐,长长的绒毛将豆腐转化成氨基酸等富有的美味的世界,使豆腐另有一番风味,或油炸,或炭烧,抹上一点辣椒酱,虽然我没有吃过,可美轮美奂的视觉印像让人垂涎欲滴。

时间的味道,好多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变得腐败、变质。以前资源匮乏的中国人为了能使美味多停留一段时间。他们开始把白菜腌制成辣白菜、泡菜,还有腌鱼、腌制的火腿、醉蟹等等。那些很平凡的食材经过时间的打磨,变得别有一番味道。那些色香味俱全的泡菜,还有纹理分明的特色火腿,在今天新鲜食材一年四季都有,他们仍然保留着独有的角色。

五味的调和更是把酸甜苦辣咸描绘的淋漓尽致,从甜的糖醋排骨到盐焗鸡,展现各色的味道的特点,从国家级名厨到普通百姓的家常菜,无不是五味演绎的色彩。

其实如果说起美食,中国何止这个纪录片能说得完的故事。我们庆幸生在中国这个富饶的土地还有赋予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如果说吃饭是为了活着,那么活着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美味。

生长在古城保定,保定也是个美食府,以前的玉兰香、美食山、美食乡、金筷子,还有小巷里的私房菜、“苍蝇馆”引诱着各色食客。我的石家庄的朋友都愿意来保定,说保定的饭好吃,有特色。

我还有一个饭搭子的微信群,每天群里大家都在一起商量中午吃什么,然后一位擅长做饭的朋友去采购食材,到聚点做各种美食:手抓饭、荠菜饺子、糖醋小排,还在群里晒保定周边、旅途中各种美食。保定的人喜欢美食,一起到过年过节,饭店爆满,大家都在朋友圈分享着各种聚餐的美食。

其实,最好吃的是妈妈做的菜,妈妈做得菜最有味道。记得小时候,冬天的蔬菜很少,妈妈就做西红柿酱,把西红柿切成条放到葡萄糖瓶子里,蒸空保存,儿时的我吃的倍香。长大了成家了,也盼着周末回家吃饭,妈妈每到周末早晨就去采购一大堆食材,每次做的菜都是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了最新鲜的味道,主食、蔬菜、肉类、汤菜,一应俱全,每周变着花样做饭,烙火烧、肉饼、烧麦,包饺子,总是把一周练习的厨艺在周末展示出来,让我吃出了爱的味道、家的味道。

从《舌尖上的中国》一片中,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原创天地